白鲸出海—让中国互联网服务世界
{{user_info.user_name}}
您当前是白鲸会员
开通VIP,享受更多服务
会员到期时间:{{user_info.expire_date*1000 | formatDatebyDay}}
合作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operation || 0}}次
合作发布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release_cooperation || 0}}次
公司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mpany || 0}}次
榜单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rank || 0}}次
报告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book || 0}}次
鲸币数量:{{user_info.jingbi}}
发布
当前位置:白鲸出海 > 资讯 > 正文

2个月了依然在美国总榜Top100,匿名社交还能“负重前行”多远?

pridecheung  • 

社交,是一个具有很高想象空间的赛道,但同时,没有一个社交产品能够完全脱离“对用户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魔咒,问题大的时候,关停整改甚至永久下线,问题小的时候,则是赔钱整改。近期来讲,身陷此类困境的有「Ins」,被指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遭到起诉。但如果说「Ins」的问题可能只是一时的,那么有一类细分产品,其根本属性就决定了,从产品设计到运营每一步都可能如履薄冰。

匿名社交,是真需求?

犹记得前一段时间,因一名青少年用户在被匿名社交霸凌数月后自杀身亡,他的母亲提起诉讼。作为应对,为匿名社交 App 提供接口的「Snap」在 5 月关停了「Yolo」和「LMK」的开发工具接口,导致用户无法使用「Snapchat」账号登录这两款 App。

当市场上的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其他替代方案就开始承接流量,美国 iOS 总榜上出现了几款替代产品,比较典型的就是「sendit」 和 「YikYak」。其中之前曾红极一时的匿名社交 App 「YikYak」,在下线 4 年之后在今年 8 月份重新上线,并且上线之后排名一度达到了美国 iOS 下载总榜的第 3 位。但当时笔者本以为这只是一时的事情,可是时隔 5 个月之后,其中一款匿名社交 App 「sendit」,竟然还坚挺在美国 iOS 下载总榜 Top100。(关于「sendit」的玩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去年发布的《围绕Snapchat做App开发,是门不错的生意吗?》一文)。

图片1.png

「sendit」下载量变化丨数据来源:apptopia

用户的选择和产品的成绩,都在释放着一个信号,那就是匿名社交貌似并不是一个伪需求。  

“刚需”依然挡不住的惨淡收场

像前文说的,匿名社交这个赛道一直充满争议,这一点从此前不断出现的匿名社交产品最终的命运就可以看出。

根据一篇名为《匿名社交兴亡史》的文章介绍的那样,最早的匿名社交产品是 PostSecret。这个网站由一个叫 Frank Warren 的人创建,最初的思路是让居住在区域附近的人们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并且寄回给他,他会挑选一些有特点的明信片放在 PostSecret 的网站上。

图片2.png

很快 Post Secret 就成了很多人的“树洞”,他们会在明信片上写下很多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尴尬的事、羞耻的事。

Post Secret 网站在刚上线的时候曾经一度红极一时,并且在 2011 年的时候开发了 iOS 版本的移动应用程序。但是随着用户量的增多,匿名这种形式的弊端也就随之而来。由于平台缺乏审核,出现了大量的诽谤、色情信息,这让 PostSecret 逐渐不堪重负,在移动端上线三个月之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网站端还在继续运营。

匿名社交鼻祖 PostSecret 的经历已经初步反映出了匿名社交产品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真实表达与单纯发泄之间的界限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在后面的几款匿名社交产品身上也暴露了出来。

比如此前一度登顶 8 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榜单的匿名社交 App Secret 在蹿红之后,平台上就出现了大量网络暴力、人身攻击等内容,导致产品在上线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就停止了运营。最近重新上线的「YikYak」同样如此,这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社交 App,当时这款 App 主要面向的是学生群体,很多学生用这款 App 来吐槽老师、聊校园八卦等等。

图片3.png

但「YikYak」同样是在用户量多了之后平台内开始出现大量负面内容的,再加上这款 App 基于地理位置的机制,导致这款产品在当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校园欺凌的问题,最终这款产品在 2017 年的时候被关停。

除了这些匿名社交产品之外,其它的国内外的匿名社交产品也不断地出现。比如在 2019 年的时候国内的匿名社交 App 马桶 MT。但是这款 App 的寿命也很短暂,内测不到一个小时后,微信页面上的下载链接就被微信封了;近两个小时之后,腾讯大王卡短信也封了马桶 MT App 的短信验证;1 月 15 日,iOS 端下载链接被关闭,官网公告说服务器超负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载使用。

其后就是一些围绕着 Snapchat 做业务的匿名社交产品了。由于玩匿名社交的用户中年轻人居多,而 Snapchat 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用户的聚集地,因此两者的结合在海外非常常见,具体可以阅读白鲸出海此前发布的《YOLO完成A轮融资:匿名社交是不是个伪命题?》一文。

跟此前的几款匿名社交 App 一样,Yolo 和 LMK 同样走上了一条“爆款→出现霸凌问题→凉”的路线。

即便不断地有匿名社交 App 被关停,但是用户对匿名社交产品的需求始终不变。从中可以引发两个思考,1、用户为什么如此需要匿名社交?2、为什么匿名社交总是会向着负面发展?

首先,当在线社交越来越成熟之后,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位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言行虽然是通过一个虚拟账号来发布的,但是当一位用户进入到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当中的时候,他的言行本身就可以代表着他本人。

所以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 Facebook、Instagram,在这些“强关系”社交平台上人们所发布的内容往往是想要展示给他人看的、经过了自己筛选之后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展示的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比较光鲜的那一面。                                         

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肯定都会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即时被看到,就很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人们之所以如此需要匿名社交,其实很多时候来自于负面情绪的释放的需求。

可是“当自由不受限制,自由就失去了意义”。当用户被赋予了完全真实表达自我的权利之后,在得当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之余,用户很有可能就滥用了这种权利,难以把握界限。

综上,能让用户真实表达的产品一定是长期有需求的,但是这样的产品是否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网络暴力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监管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而监管又是否与用户本身对这类 App 的诉求相违背?正好,最近重新上线的「YikYak」就在社区内上线了新的社区规则。在下文中我们来继续关注。


【本篇文章属于白鲸出海原创,如需转载:1、网站端请注明出处,并在文章中附带白鲸出海原文链接。2、微信公号及其他自媒体平台需联系授权方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41656
{{votes}}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41656
{{votes}}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