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出海—让中国互联网服务世界
{{user_info.user_name}}
您当前是白鲸会员
开通VIP,享受更多服务
会员到期时间:{{user_info.expire_date*1000 | formatDatebyDay}}
合作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operation || 0}}次
合作发布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release_cooperation || 0}}次
公司查看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view_company || 0}}次
榜单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rank || 0}}次
报告下载次数: {{users_vip_equities.download_book || 0}}次
鲸币数量:{{user_info.jingbi}}
发布
当前位置:白鲸出海 > 资讯 > 正文

ClubHouse 能做成的 为何Yalla不行?

九日论道  •  •  原文链接

来源:九日论道(微信公众号ID:growthhack)

白鲸出海注:本文是微信公号九日论道作者 BenjaminDxc 在白鲸出海的专栏文章,转载须保留本段文字,并注明作者和来源。商业转载/使用请前往九日论道主页联系,寻求作者授权。

文章内容出自于九日论道在 Clubhouse 举办的出海语音房创业者**会当天的对话。有兴趣的以后可以加入我们常聊”

当 ClubHouse (以下简称 CH)从大洋彼岸一直火到这边时,邀请码也被炒到了几百美元,我们不由得开始疑惑起来,“难道国内没有一款与之相似的语音聊天室 app?” “为何火的是 CH 呢?” “这不就语音版知乎么?它到底哪做的不错?”

image.png

在正式探讨 CH 之前,我们不得不提一款非常与它相似的产品——递爪,二者同属多人语言聊天的产品。CH 上线于 2020 年,而递爪早在 19 年 08 月就已独立上线。二者本身有不少相似点,但细节是非常不一样的。更不一样的是 CH 火了,递爪还是那样...(当然这种事情离不开马斯克的卓越贡献图片)

递爪与 CH 有何不一样

首页布局上,递爪着重强调个人兴趣和聊天目的。组局的文化在首页的展现很明显。用户在注册时通过偏好测试,我们猜测系统以此来对用户做划分进行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聊天室,然后在首页用户还可以通过分类搜索去找到感兴趣的房间;Clubhouse 的首页,极为简洁。除了一样的即将开始的活动和推荐的语音房间以外,Clubhouse 强调了 start a room 充分鼓励用户自己创建聊天房。这是在告诉用户,如果你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语音房,为何不自己创建一个呢?这样的设计很有可能会增加单个用户单日在 APP 产生的 Session 数。这还不止!更多产品交互细节,你还要看我们的**内容看下去哦! 

image.png

(CH 推送)

房间展示逻辑不同,也恰巧展现出了二者之间观念上的差异:有别于递爪传统且典型的呈现逻辑,在CH 的用户没法用名称或者 Room ID 来搜索具体的 Rooms(房间),必须关注其他人才能进入目标房间,不然则是系统根据之前选的 Interests 的逻辑展示语音房间。我猜测 CH 也恰巧利用了这一手段,看似搜不到房间会给用户造成不便利的体验,但更多的是为了刺激用户破冰,去关注他人。哪怕speaker 是个小白,但若他的话题很有趣,如果你也感兴趣,你就应该迈出去关注别人,不要吝啬你的关注。通过关注,以后就能找到房间,去参与。互相关注的动作被加强之后,用户之间的认可也会增加,留存就会增加,这是很多其他社交产品缺乏的硬伤。

image.png

(递爪)

除了页面和展示逻辑的不一样,二者对于参与人数的设定,也有差别。递爪的人数上限为 50 人,也许是出于对用户聆听体验的顾虑。而 CH 采取了更激进的方式,一次最多能有 5000 人参与其中。To me, it's more like a roundtable TedTalk. 一群人作为嘉宾,畅所欲言,知识分享,很典型的TalkShow的美式文化。如果你有才,你也可以随时加入圆桌一起发言,这也正和他们的 Slogan 呼应——Drop in (Drop in 这个概念在美国就是随时访问的意思,源自于诊所看医生都需要预约的,而一些 Drop in clinic 则是让人随时可以上访)。这样的交互让人极度舒适。

至于 CH 目前为何采用邀请制来“限流”,我们后面的**内容有讲到。

总之,不论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产品细节的差异,又或是 Elon 的推波助澜,Cloubouse 成为了一个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当然,后续会怎么发展,我们不下结论。)

image.png

(CH)

语音房大佬论坛会

为了对 CH 更好的解析,我们这次也邀请了不少语音房 APP 的大佬齐聚 CH 聊天室,一起聊聊关于CH 的看法。由于篇幅限制,以下文字版筛选了本次论坛的精华,已错过会议的小伙伴也不必遗憾。

(由于CH 服务器不太稳定,断线过几次所以在录制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小插曲,PS:文章摘录全部署名 peakers)

image.png

语音房大咖**室 - 九日论道专场

主持人:Ben(九日论道论主) ID@benjaminding, 可以关注

嘉宾:Bonnie, Chan, Chill, Jianqing, Jingjing, Joey, Ke, Mingjing, Seven, Viky (无先后之分,仅按照字母排序)

Ben: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来到 CH 的聊天室呢,主要想结合国内外的趋势热点,从产品、交互和设计的角度一起谈一谈对 CH 的看法,以及在未来语音房有什么更好的商业模式,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Bonnie:CH 这个产品让我想到了之前罗永浩的「子弹短信」,现在场景跟那时候很相似,也是全新的开始,但 CH 与之的区别是,CH 类似于播客,它是有实时内容输出的,而子弹仅仅是即时通讯。前期真的很像,有个意见领袖告诉大家有个新东西,突然间很火爆去玩。我今天除了去分析他的所有功能点,我自己全部用过一遍以外,我自己也在想他的生命周期到底能走多远。

image.png

(子弹短信)

Ben:从产品角度来说,你觉得他现在的玩法,你觉得用户的核心诉求它解决的是什么?

Bonnie:我之前早两天就听海外有人在研究这个 App 会不会很快 over 掉。这其实也有明星效应,因为周围有太多的海外明星也有在玩,所以用户可以直接跟他们对话,也因为每个人(最多)只能邀请两个人,海外的人也会觉得有机会的话,自己想去看一看,但是很明显,他们的服务器真的很差。

Ben: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你们这边是否知道一些内幕,为何会有这么多媒体、明星KOL会入驻呢?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是明星资源的话,我也挺好奇那些资源是来自于哪里?

Bonnie:我了解到CH两个创始人都是谷歌公司前员工,最开始也有个投资公司,a16z (AndreessenHorowitz),我也在想有没有可能是投资人先开始从硅谷圈里面,喊了一帮人来做,然后再让 Musk 来做站台,

Ben:但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大佬们不可能每次都站台,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氛围,而且最近也有不错的热点,所以它也容易形成圈子文化,像最近比较火的 Wall Street Bets,reddit 上的一些散户除了在Reddit上看之外,他们也可以在 CH 上创建一些群,他们可以在上面聊天分享内容,这样的热点也非常容易促成社区的活跃度,但是热点过后,大家再回到首页,人们会以什么主题来创建语音房呢?因为没有热点就没有话题,这款产品它会持续的热下去吗?想听一下诸位语音房从业者的观点。

Viky:我近期体验了 CH 的挺多功能的,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不稳定的问题,但是技术问题,花钱和花时间是可被解决的,但他现在的功能点上,跟国内很多播客类型的场景,如得到、荔枝 FM 等是很相似的。所以我觉得,在功能层面,他更像播客和语聊坊二者的结合。

image.png

(荔枝)

我刚也去美国的 app store 榜去看了看类似的产品,其实功能上是很像的,但是美国和欧美其他类型的产品,更多的是偏秀场,很多是我们中国的同行出去做的。而 CH 是更偏内容,体验下来,我自己觉得,让我个人去体验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第一个关键点是在于有什么人在里面,第二点是有何内容在里面,如果内容不足以吸引我或者用户的质量是没有保障的,其实很难让我持久的留在这个平台。所以我也觉得,CH 很像国外版的子弹(信息),就像罗永浩的子弹(信息)一样对这个产品的持久度我还得打一个问号。我刚也听了其他的一些内容,很像音频版的微博,它是属于大 V 为主的,因为它的核心资源是属于媒体资源、名人资源,所以更多的是草根和观众去听有权威性的人去发言,当然也会有人随便点开去听听,所以如果没有这些类型的资源在里面了,那其他人进来听什么呢?所以我觉得 CH 的核心资源是明星和名人,而不是功能和产品。

Ben:那这样确实是可能跟他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关系,因为大家本身是对一些 KOL 产生内容的东西感兴趣,而不是说由群众自己 UGC 产生的内容,去围绕他展开,那热点一过,KOL 用户不再持续性的输出内容,那这款产品就会大打折扣,确实也是这样,我也从Viky的角度得到了这层信息。Jianqing 你这边是怎样的看法呢?

Jianqing:因为我自己也有做过语音房的项目,我自己体验下来,感觉 CH 这款产品整体的风格跟国内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国内很多是偏向于秀场这个方向。目前的来看,CH 的长期留存我还是持悲观态度的,目前这种模式,30 日留存可能连 15% 都不会到,因为现在这种模式,更像是通过马斯克这种方式把它带起来的方式,这样来说,用户更多的是新鲜感。如果是国内的秀场模式,用户可能更容易得到过程中的快乐或刺激,他更愿意停留在平台上,有点像播客(给人以大的聊天室的感觉),所以 CH 跟国内(聊天室软件)还挺不一样的。

image.png

(马斯克)

Ben:Jianqing 你的观点我也都 get 到了,我这里想问一下:像国内秀场形式的语音房,在出海这块有没有做的不错的?除了中东地区的 Yalla。

Jianqing:在欧美地区,最近也出了一款,叫 Tiya,还有待观察。就目前来看,除了中东这块,其他市场上没有做的特别特别大的。我也一直在持续关注。

Ben:Yalla 目前来看,在中东地区是做的比较成功的,为什么 Yalla 的模式没有复刻到全球呢?而只是在中东?

Jianqing:我觉得这跟在中东那边的地域特性有关,在那边(日常生活中)不太方便露脸,这也是Yalla 能在那边发展起来的客观原因吧。

image.png

(Yalla)

Ben:嗯,这确实也是影响到的一个因素。Viky 你也是做中东社区的,你觉得他这种商业模式为何没复刻到其他地区,没有像 CH 一样全球火起来?

Viky:我觉得是由于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Yalla 在中东火起来有先发优势,而不是因为它进入中东地区时,产品做的有多么极致。

第二,中东的国情与其他地区不太一样,线下异性沟通的场景太少了,各方面的限制,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很厉害,在线上就会有强反弹。Yalla 恰恰满足了这一痛点,所以它能够在中东快速的复制出来,开始在其他像欧美国家,线下男女的沟通本身就很频繁、开放,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需求都累积到线上场景,这就决定了线上的沟通方式,可能是中东地区男女沟通的主路径,但是在欧美等地却只是补充路径。这也是国情,或者是地区的差异导致。

第三,Yalla 走的路线,可以看作“草根创业”的路线,不会存在一上线就有大佬来背书、站台。如果今天国内也有这样一个 Yalla,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为其站台,那它也能做成 CH 这种,也会有很多人用。

image.png

(中东)

第四,Yalla 选择的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是有区别的,在中东即便再火,也只是在中东本土去消耗。因为其文化还没有到达逆向输出至欧美的程度。而美国长期以来,作为各种风向的中心,所以CH 在硅谷火起来,就容易被全球看到,文化的传输性就更容易到全球。所以跟产品选择的国家也有相关。

第五,Yalla 本身的玩法就是以秀场、陪聊来开始入驻,最近一两年也才加入了游戏。秀场的这种方式,本身在欧美等地也不是特别具有吸引力,如果秀场是有一点擦边球的,欧美也有付费的“情感热线”也能够满足此类痛点。而秀场若是纯聊天的,也有很多场景可以替代,例如线下跟朋友聊天。如果做成播客形式,但 Yalla 本身就不属于播客类型,也没有各行业领袖来做高质量的内容,这些是没有的。CH 呢,有点像早期的知乎,所以内容会更优质,并且早期加入的人本身也是自带粉丝效应,这几点都是和 Yalla 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是“高举高打”的打法,一个是“草根创业”的打法,两个不同的产品以及选择的地区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Ben: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alla 所处的市场不会收到 CH 的冲击,因为它的市场还是停留在社交领域,但是 CH 却停留在偏高端的内容输出和交流的氛围。我也翻了翻周围的房间,没有找到有阿拉伯文的房间被创建。

Viky:因为现在都是以英文为主的,你会发现一个现象,CH 里面的房间以三大类型为主:区块链类型、投资互联网创业类型、媒体类型。这三大类型,可能也是中美地区为主。而像阿拉伯地区,当地可能就不会认为CH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火。

Ben:推测的理由呢?

Viky: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圈,如果我们国内的媒体没有去写 CH,如果这时候在关注其他的,说不定我们也不会觉得 CH 很火,但是它本身是我们发现有那么多大佬在给他宣传,太吸引眼球了。而中东地区,当地并不一定有关注这件事的热忱。

Ben:感觉美国互联网市场的热和风吹草动,在中国互联网都会响应的非常快,像之前提的 Wall Street Bets,GameStop 股票等。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跟进都会非常迅速。听了 Viky 和Jianqing 的想法,接下来请在英国做过语聊的 Jun 来聊聊对 CH 的看法。

image.png

(GameStop 股票)

Jun:我觉得 CH 这款产品,在交互上来看,充分体现了欧美做应用的风格,会很纯粹、很简单,不会加入很多营销的功能,就只是满足最基本的交流。它本身的价值在于给一批有着强影响力的人一个渠道,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互动。

在于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也同时满足了知识标榜、影响力的建设等。就像微博的前期,内网微博是一批有强影响力的 idol 在里面发言,现在它就像就是 twitter、微博,它只是用音频的方式来解决交流的效率。在这个过程其实是满足了用户能认识一些大佬,同时交流知识。

从整体上来看,为何它能引起全球的火爆呢?其实主要是裂变的效率,大家也都看的很透彻了。

从内容的消费来说,我觉得是非常简单的,它是一种非占用式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非占用式就是说,不像我们在浏览微博时,一定要把视觉和思维聚焦在所关注的内容上,像这样,你就能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听我讲。

在国内其实也有一些非占用式思路的产品,像荔枝,它前期做 FM、电台等都是通过音频的内容去创作,而其他产品多人语音房也是这种思维。除了喜马拉雅、Tiya 等,还有一款产品比较小众叫递爪,我觉得它跟 CH 比较相似,他是围绕一些比较高端的人群/话题,只不过他在解决聊天方式上,是先选择话题再预约时间,像我们这次在群里面发起一个论坛一样。递爪以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让一群人围绕一个话题聊起来,然后不管递爪还是其他的语聊产品,都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话题/内容的问题。

image.png

(递爪)

CH 定位是在高端局,比较容易升华,所以在话题的定位/聚焦上就比较容易。而这种场景放在中东是不容易起来的,因为这些国家在创造内容的能力/聊天的方向,比较难产出。而更适合那种不需要动脑、瞎聊、互动、玩这些内容,所以这种产品放在中东也没法做起来。Yalla 为何没在全球做起来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不同国家对于语聊的诉求层次是不一样的,Yalla 更多的是满足一些娱乐,它并没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CH 是一种媒体的属性,提供的是有价值的内容。Yalla 放在美国很难火起来,是因为在美国有很多娱乐的方式,而且线下社交也是非常高效的,线下的一个酒吧就能找到异性聊天,就不像在中东,找一个异性或者群体是非常难的,体现在宗教/地理/交通的约束上。所以 Yalla 可以在中东火起来,没法在欧美火起来。

Ben:听完 Jun 的发言,接下来请 Seven 来聊聊对 CH 的看法,谈一谈对 CH 的看法。

Seven: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聊聊,

在用户洞察方面: 1. 名人和普通用户之间距离和互动效率被提高、距离缩短(普通社交媒体只能文字互动,会被回复的概率低,且时间有很大间隔)2. 中性化和去中心化感觉可以很好地并存,有名人大卡上百人的房间,也有真的以兴趣为方向的一些摄影群、或是一些很无聊的比卡丘群(里面一直比卡比卡)以兴趣为维度 开展社交,破冰的门槛放低 3. 内容的高质量 且密度足够高,且只能实时不可回放,用户怕错过

在市场策略方面: 1.名人高预期高需求+饥饿营销,几乎没有任何的投放行为,通过名人的方式去传播,非常吸精且建立高预期高需求,然后限制发码的方式让人实现需求的难度变大

在运营侧方面 :1. 使用体感上运营痕迹与一般硅谷应用不一样,非常多的推送(不同的话题/名人开播推送),营造深化一种错事恐惧感(因为目前不可回放)2. 整体的用户质量很高,使得社区输出内容质量也很高,反馈给到用户的体验更好,身边大部分人反馈感受能感受强烈的aha moment 3. 强制读取手机通讯录是用户比较反感的功能,强运营手段体现之一 (也是饥饿感推动配合完成)

Ben:嗯,Seven 考虑的很全面,接下来请 Joey(作为最大的女同类社区创业者)来聊聊对 CH 的看法,谈一谈 CH 里面哪些功能点和小细节是做的非常不错的。

Joey:我个人觉得,CH 的亮点主要还是在邀请制,因为国内的语音房都是开放式的,这是最大的区别。包括我现在做的,从直播也开了很多语音房,进去的也都是素人,而 CH 有着明星效应,从运营的角度来看还是比较亮眼的,国内还没有同样的产品。做语音房的,像游戏语音、垂直社交,包括像我们这种做女性的社交。CH 非常的简单,没有别的花哨的东西在里面,你看我现在开着车也能参与聊天。其实国内的语音房,有太多太多直播的东西,有点脱胎于直播间,把刷礼、抽奖、聊天评论、弹幕等直播间的花哨玩法加入了其中。而CH简单到用户放心的说话进行,聚焦在交流上,而且是非常高质量的,因为他是封闭的(邀请制的),而且大家的互动性也会比较强。

Ke:这里我想向 Joey 提个问题,我们注意到国内的这些语音房平台,做的会特别的复杂,包括直播间会有特别多的功能,这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没办法只能遵从,还是其他的原因?

Joey:首先是用户已经习惯了这个环境,在国内他只要进到直播间,他也都比较熟悉了,也就是说他已经被教育了。第二就是,花哨的原因,还是秀场的存在而“作怪”,秀场肯定得花哨点,如果我刷了一个礼物,他的特效不够炫,大家就不会有消费的冲动。第三点就是,app 开发者变现的需求,国内的开发者 996 挺常见的,然后就不断的加能。我觉得国内的聊天室是社交+秀场,会比较多一点,CH 可能还是更多聚焦在比较纯粹的社交。我也一直在思考 CH 的变现方式。一个强调互动,功能简单的 app,大家觉得会通过何种方式变现呢?

Ben:对,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因为国内秀场,做的很复杂且花里胡哨,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变现。因为一个纯粹的语音聊天房,像 CH 当下这样,很难有让用户去消费的冲动,如果通过广告变现,语音房也就毁了。可能未来也会加入一个付费的聊天室来变现,speakers 也因此能分到一些酬劳,这样的一种方式转化也是有可能的,但知识付费是否能够支撑大流量的成本,还有待存疑。谈了这么多关于留存、变现,接下来请 Jianqing 来聊一下 CH 跟以往产品有何不同,有哪些亮眼的交互/视觉呈现值得我们去学习。

Jianqing:CH 跟其他语音房 app 不太一样的是,在聊天的时候,它就像是一个公共的聊天室,大家讲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负担,这类产品在国内不是很多,且因为是语音的形式,整体的交互感都应好的(除了服务器不稳定),至于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Ben: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Less is more.这个观点也说得挺好,CH 不给用户打字的功能,反而因为没有打字的功能,大家都聚焦于听。这个时候我们的视线可以放在别处,也就没有了看屏幕的负担,这种交流方式确实很舒服。

Ke:我这里想咨询一下,为何 CH 会选择邀请制的模式(有点像之前的知乎)。

Ben:这块具体原因很难考究,但我们认为是由于考虑到前期 CH 放量之后,产品如果做的不好,Room 被创建过多之后,没法管理导致质量很差,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供用户去筛选。用户来的快、流失的也快,可能是 CH 不愿意看见的,索性还不如控制用户的流量,保证高质量房间的诞生,同时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从金字塔顶端向下辐射,以达到高质量的裂变,同时社区氛围也能形成。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Ben:还是回到交互的话题,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leave quietly,旁边有个比耶的手势。然后它还允许用户在听的时候,可以缩到最小化,可以边听边搜索查看别的。不像别的 app,是先退出房间在寻找有趣的房间。这样的一个设计和交互挺有趣的,大家可以交流下。

image.png

(ClubHouse)

Jiangqing:我想谈一谈 leave quietly,对用户的心理的引导,其实对于加入群聊的用户而言,悄悄地离开就像开会的时候从后门跑了,其实很多时候,你内心是有压力的,但不走的话又会感觉听不下去了,所以 CH 提供了比耶的方式,来进行正向心态的引导,暗示用户离开是没有压力的,想走可以从后门走。这样对双方或者群体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心里的思路是很不错的,然后我们平时看到其他 app 退出房间都是二次弹窗,以此来挽留用户,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压力。

Ke:还有一点我想聊聊,当我们把房间窗口最小化之后,其他的聊天室会有一个预览的功能,你发现一个聊天室想加入的时候,希望点击预览下房间的简介之类的,却会退出之前的房间,进入了新聊天室,也没有提醒离开之前房间的二次确认。这个设计我觉得有点怪。

Chill :我觉得这个就是张小龙说的,即用即走,我觉得特别好。

jun:我觉得这是一种更简单的交互方式,你想离开也就离开,不需要有后顾之忧。因为你已经明确了你做的动作。我们之所以对这个交互有想法,是因为我们做太多了,习惯于按照挽留用户方式去做。

Ben:ok,每个人刚刚谈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其实一个核心点在于,leave quietly 在左下角,其实很多人用惯了别的语音房,会觉得是能够打字的,会把最下角误以为是输入框,虽然这边做了红色警示,以此来提醒用户此处非打字框而是离开,但一部分用户还是会误操作。在这块,我觉得 CH 其实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至少在交互的形态方面,它当前像一个输入框,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在形态方面优化来做的不像输入框。毕竟很多用户在初次使用时,是会误解。但是其他的,像大家说的即用即走、降低用户的退出压力,我觉得都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想请 Mingjing 来分享下看法。

Mingjing:好的,你刚提到的,leave quietly 其实也是我一直想说的。最近我也一直泡在 CH 上,每天花不少时间玩。在有次聊天室内,我也是误点了,但确实有点心理暗示,来降低我离开的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其实本质上来说,所谓的 topic,他其实是人和人的关系来产生的,它是个近关系的 topic,对离开也就会有一点压力。提到交互呢,我也想补充下,收起来聊天室之后,当前的聊天室、别的聊天室和创建聊天室三者其实是平行的关系,而把 Start Room 设置成绿色,本质上是认为,你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开一个房间,再次降低了创建新房间的成本。

Jingjing:我在玩 CH 的时候,有注意到聊天室里面有一个“Followed by speakers”,它会展示我们现在当讲话人关注的一些人,我觉得这个小细节有两个:

一个就是促进活跃,比如我看到在讲话的人,是高出我能力的,而他关注的人是不是更优秀,我就不断的关注那些层级比我更高的人,以此来认识更能输出好观念的人,

另一方面,我也在想,CH 是不是也在用这种方式产生大V,然后有可能,最终做成社交付费而不是知识付费,就是不断有 大V 的产生,大 V 的 Rooms 采取付费进入,类似于这种。

Ben:对的,但若大 V 开的房间有设置付费门槛的话,他是属于知识变现的。你说的社交变现的话,是什么?是指曝光自己吗?C 端用户来投放广告吗?

Jingjing:我觉得 CH 对用户的吸引不是仅仅像普通的知识变现那种,单纯靠知识来收费。因为我参与知识付费的时候,是一个人在讲,在给我灌输知识。但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并非一直是作为一个听众,或者说,我一直在接收知识或观念,我也可以表达我的观念。我们现在的交谈,其实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我也通过今天的这次论坛认识了一些人脉,所以我不断 follw 人的同时,也加入了关注对象的社交圈。

Ben:对,我也觉得“followed by speakers”这样一个设计,它非常鼓舞用户去 follow。

Jingjing:是的,我感觉,它就是在帮用户编织一个人脉网。

Ben:对,不知道是故意而为之还是其他原因,用户想去其他一个房间,用户是搜不到那个房间的,必须得关注了人,才能找到,除非别人邀请你了。我也觉得他是变相的鼓励人们,你大概知道是哪个speaker,你可以去关注他。我觉得所有操作和思路也许就如你所说,是在鼓励人们互相关注,也是通过这个,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粘性。今天讲了很多精彩的东西,我也会精选部分放到文章里面,便于大家对这个产品有个更好的理解。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到场和交流。

整个活动办下来,不仅仅是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也学习和收获了不一样的角度和思路。可能文中有些结论,由于时间或者数据不够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坚信乐于分享比不分享更能有收获,所以我们也很很乐意倾听各位读者对于 CH 的看法,欢迎公众号后台交流


文章信息来自于九日论道 ,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67790
{{votes}}
分享文章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167790
{{votes}}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